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琐话\凡心

2019-01-23 03:18: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琐”字一解指玉的声音,也可指“琐屑”,把专栏文章称为“琐话”大概是适切的。因专栏既非一般理解的文学类,也非论文类或说明类,说它不是时政类却又总是要沾点当下社情,说它不具文学性又时见华彩美文……故时从专栏文章中听到如玉般美声,但有时又嫌它琐碎囉嗦。

  偶从书堆中发现了一本《负暄琐话》,是十一年前网购的,却不曾认真读过。书作者是张中行先生。他已於○六年仙逝,最后的职务是出版社编辑,可谓无权无势,从未大富大贵。但这本书国学功夫扎实,开篇论古谈今,下笔人与岁月,出版后吸引了一大批包括年轻人在内的读者。我买的书已是重印的第七版,可见也算一时洛阳纸贵。

  有一本小说在我们年轻时流传甚广。它以一九三五年北京的“一二九运动”为背景,写出当年北大清华学子投身爱国抗日运动的故事。小说塑造的人物丰满,文字细腻,以激情加理想高唱出青春颂歌,甚能拨动年轻人的心弦,故一纸风行。后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大受欢迎。导演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先生参与了小说的改编及导演。

  小说和电影名字都叫《青春之歌》。小说作者杨沫,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主演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白杨女士的姐姐。

  小说女主人公林道静有杨沫的影子,很多人物、情节、细节也都有真人真事的依据。小说裏林道静的第一个丈夫,叫余永泽,是个迂腐书生。他漠然面对其时日本人侵佔东三省、民族面临存亡的国难,埋首只读圣贤书。这与追求进步的林道静渐行渐远而分手。余永泽的原型,知情人都知道就是张中行。

  小说走红,免不了困扰了张中行的生活。但老先生绝少提及这段旧事,偶有隻言片语,也绝不伤及他人。

  当初买此书,多少有点八卦,想从中一窥当年才子佳人的故事,结果认识的反是张中行的厚道。

  此篇也算是一段“琐话”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