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成长并不烜赫/凡 心

2019-02-20 03:18: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成长”在文学中是个重要题材,儿童转向少年、少年转向青年的阶段,文艺作品中常见激烈的故事。

  “成长”的确不能迴避这类事件。十五、六岁的风暴年华,出现叛逆、反常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状况。他们在确认自己、寻找自我当中迷惘,用粗暴的表现来平息内心的动荡。

  在专栏中曾提过一名美女作家,法国的萨冈。她写过一些年轻男女的故事,常涉及到情窦初开、忘年恋的情节。其中一部著名的作品,名字打动了初解风情的少男少女:《你好!忧愁》。她笔下的风暴少女,因父亲的新恋情而採取了加害未来继母的行动,要夺回自己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

  这只是“成长”的一种形态。

  对於大部分,特别是成长在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和少年,他们的成长多产生在心态的变化而不是行为。那些变化并不烜赫,却是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他们的自我精神。告别童年的无忧无虑时,他们认识了忧愁、温柔与痛苦,在大人不觉察的时候,悄然告别了童年或少年,进入了另一个年龄层面。

  最近香港某电视台深宵重播一部电视连续剧《请回答1988》。它通过几名小夥伴的成长,反映了韩国举办亚运会前后民间生活的变化。起初看时漫不经心,后来竟被打动。

  五六名小夥伴同住在一条街上,性格不同,学习表现不同,爱好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成长、彼此关怀的情谊。其中有个情节是这几个男孩子由欺负一个傻大姐般、但心肠好的女生,到后来共同暗恋这名少女。到情感浮出水面,友情与爱情间的纠葛全仗演员生活化的表演,引起了过来人的共鸣,收到夸张情节和浮浅表演达不到的效果。这部电视剧各方把握的,正是毫不烜赫的心理成长状态,令人觉得更接地气。

  写这种成长有时比写大幅度反常、带破坏性的叛逆成长更见功力。前者可用故事製造震撼,后者却需要把握情绪的準确表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