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学术会议大骗局?/叶 歌

2019-02-20 03:18: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一向觉得参加学术会议是在美国高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一直感激本校对教授外出参会的资助。最近看到美国学院中人的新一轮批评,才发现这种“会议文化”也会带来负面效果。

  同行的意见形形色色。从僱主不报销上网的费用;等待报销时间漫长、等於给单位提供“无息贷款”的抱怨;到参会不外是“围观”与“希望被围观”只会带来“时间和金钱双重损失”的全面否定。有人指责会议收费高昂,让参会成了有钱有势者的独享权利。还有人指出特朗普上台后收紧移民政策,阻挠外国学者到美国参会,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学术交流的不公正、不平等。有学术机构已经实施了部分改革,如取消出席率偏低的地区性年会,或改为通过视频进行电话会议。

  我同情资助不足、待遇偏低的同行和清贫的在读研究生,也感到某些大型学术年会已基本变成社交、拉关係或找工作的场所了。不过,我对电话会议能“包治百病”持怀疑态度。就算通讯科技始终靠谱,每次远程会议都能无障碍进行,隔着大洋大海,不处在同一空间、时间,彼此总有隔阂。如果是初次相逢,要讨论重大问题,面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取代。另外,很多精彩主意其实都是在会下非正式的交流、撞击中产生的。为后续或补充举行电话会议倒可行。

  学术会议不可不开。目不窥园,足不出户,精心钻研精神可嘉。但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要不得。不关心学术进展,不了解行业趋势,日积月累,自身只会越发闭塞落后。仅看网络、视频无法获得突破,与他人交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术技能。

  与其责备“学术会议大骗局”,不如提倡僱主加强支持,保证最多的员工能参加最有价值的会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