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唐代楷书的流风遗韵(下)/邓宝剑

2019-02-21 03:18: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元代的赵孟頫是一位复兴晋唐楷法的天才,与北宋苏、黄、米之樸拙、险侧不同的是,他复兴了唐楷的正大气象,作品法度谨严而又灵气流溢。赵孟頫的楷书与唐楷的格调最为接近,后人以赵与欧、颜、柳并称,并非没有理由。

  明代书家多擅楷书,不过他们对於小楷最为精通,文征明、祝允明、王宠、董其昌、黄道周、张瑞图、王铎诸家皆能写出非常古雅的小楷。明人的小楷多取法锺、王,然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一代气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於他们受到了唐人楷法的洗礼。比如文征明、王宠、王铎的小楷,虽然笔法多模拟晋人法帖,但结构比晋人楷书要方整很多,而这正是唐人楷书之遗韵。

  值得一提的是,董其昌和王铎除了擅长小楷之外,亦擅写大楷。董其昌的楷书受唐人影响颇大,柳公权对他的启发又堪称关键。他曾宣称:“余於虞、褚、颜、欧,皆曾彷彿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捨柳法而趋右军也。”王铎的大楷在颜柳之间,笔力沉雄,结构樸拙,和董其昌的恬淡虚和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清代,受唐楷影响而得大成就者为刘墉与何绍基,二人皆主要取法颜真卿。刘墉发扬了颜体丰肥含蓄的趣味,其晚年书法又辅以褚遂良式的瘦劲灵巧,笔意时轻时重,极具格调。何绍基是清代取法唐人而获大成的最后一位书家,他着意发扬后期颜体的篆籀笔意,古拙沉厚,别开生面。颜体后期书法以古拙壮大为胜,这种艺术趣味与清人所推重的六朝碑版息息相通。在碑学风气下,人们多习后期颜体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然而,清代以来,取法唐人几乎就是取法颜真卿,欧、虞、褚、柳诸家之法难以被成功地发扬。即便是对颜体的取法,在刘墉、何绍基技艺圆成之后,晚清、民国书坛也基本上被此二人的辉光所笼罩,鲜有能将颜体发扬光大的人物了。

  南北朝碑刻、墓志、造像记、摩崖渐渐风靡天下,丰富而鲜活的唐人楷法从此便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上期《唐代楷书的流风遗韵(上)》於一月三十一日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