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家肥屋润的象征\李英豪

2019-02-22 03:18: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国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早已懂得把捕猎回来的野猪豢养和驯化,照管和繁殖。且看“家”字的构成,上方部首为“宀”,《说文》指“交覆深屋也,象形”;下方部首为“豕”,古人多称猪为豕。字形显示,古代穴居野处的原始民族,开始安定下来,盖房子定居,围养猪等动物,主要作日常食用。这个“家”字,可以说是先民从狩猎和遊牧民族的生活,转型为畜牧,并进一步耕种,逐渐发展成氏族的农业社会,不少皆属猪农。笔者研究时,发现河南省北部有一个名“豕韦”的古部族,就是以猪作为其图腾。

  《尔雅.释兽注》载豕子即猪,通名为“彘”和“豨”。严格来说,古时河南地区称“彘”,江东吴楚一带叫作“豨”(见《纂文》)。至於关东大多依前者称谓,或直呼为“豕”;东南吴扬之间才通称“猪”;但山猪之子则名“豚”。此外,更有趣的,是依据性别、年龄和大小,而有不同称呼。例如雄猪称“豭”,雌性称“豮”;一岁者名“豵”,三岁者名“豭”;大的称“豝”,小的称“䝒”。

  原始民族还不懂养猪前,对野猪的兇狠和横衝直撞行为深感害怕,从而崇拜,予以神化,迷信能驱祟化吉;直至家养后,发觉不断地繁殖,可带来财富,甚至变成贫富的标志。考古学家分别先后在陕西半坡遗址、姜寨遗址,以及山东泰安大汶口原始遗址,发现一些猪下颚骨与头骨,推算是那时家裏拥有很多代表财富的猪隻之“富户”,用猪随葬。以显示“家肥屋润”。

  这种“富猪”观念,至汉代和魏晋六朝,依然存在,豕多用石製;身佩玉猪,等於佩戴着财富;以“汉八刀”简单线条雕成的方柱形“玉握豕”,乃握在逝者手裏,以示握了财富去,与新石器时代山东先民逝去常常手握猪的太齿一样。至盛唐,富人则喜欢生前以美玉圆雕肥猪(见附图),造型写实,雕塑感特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