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老舍.幽默.相声\管乐

2019-02-22 03:18: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老舍自小听相声,一生与相声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但亲自创作相声作品,甚至还不止一次登台表演过相声。

  相声艺术在二十世纪初进入发展时期,湧现了诸如侯宝林、马三立、刘宝瑞等一批技艺高超的相声艺人。为了生计,说相声的经常聚集於茶馆、酒楼、剧场、戏园、庙会,特别是天桥一带。出生於下层市民社会的老舍经常光顾这些地方,自然对相声耳濡目染。在《什麼是幽默?》一文中,他曾说:“相声就是幽默文章的一种。”

  相声要富有喜剧风格,主要艺术手段便是“包袱”,将笑料组织起来再展示给观众的过程就像繫包袱、抖包袱——先把包袱摊开,放入各种笑料,然后包好,繫成严实的包袱,最后抖落令观众发笑。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常借鉴这种艺术手段,并加以改造与精炼,比如《赵子曰》(一九二七)中,“第三号的主人是位最和蔼谦恭的君子。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僕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髒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会金声玉振的讚美僕役们几声:‘混蛋!’”

  抗战期间,作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老舍尝试创作了诸如《卢沟桥》、《中秋月饼》等相声作品,而且经常在协会的活动中表演相声,梁实秋就曾与他搭档过。不过,老舍后来坦承《中秋月饼》的创作水平并不高,“费了不少力气,只写成了一段,而且是很坏的一段。”到了解放后,他又创作了包括《柿子丰收》、《说明白话》、《假博士》、《鸿兴饭店红旗飘》等十余段相声,都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他自己也说:“解放前通行的相声段子,有许多只是打趣逗哏的‘滑稽’,语言很庸俗,内容很空洞,只图招人一笑,没有多少教育意义和文艺味道。解放后新编的段子就不同了,它在语言上有了含蓄,在思想上多少尽到讽刺的责任,使人听了要发笑,也要去反省。”

  老舍五十多年前的这番话,不同样也适用於当下吗?相声,不能只图招人一笑啊! (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