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刚过,听说包括“离婚前冷静期一个月”条款的中国民法典分编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国传统文化有“劝和不劝离”,希望夫妇为了孩子、家庭相互妥协,凑合下去。年轻一代追求个性自由,离婚不再被视为禁忌。二○一三到二○一七年,内地结婚率从百分之九点九降到百分之七点七,离婚率则连续十六年上升,达到二○一八年的百分之三点二。目前内地单身男女人数接近两亿,有五千八百多万人独居。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全球普遍趋势:婚姻正从普世价值变为个人选择,比起英、法、德、日、美,我国的单身率、离婚率还是小巫见大巫。
新时代带来新问题,也催生了新产业。华文媒体报道,“情感修复师”行业收入丰厚,生意火爆。业内人士称,来谘询者男人佔两成,女人佔八成,以一、二线城市居民为主,全职太太为多数,白领也不少。涉及的婚姻问题集中在三方面:夫妻关係破裂(包括第三者插足);婆媳关係矛盾,如做丈夫的不作为;因为子女教育等家事引发争吵等。线上、电话谘询一次一小时,收费一千元左右。面对面谘询两千元一次。另有包月谘询、线下活动等服务,年入百万不在话下。
美国人离婚前有时也会有心理学家出身的“婚姻谘询师”介入协调,帮助解决情感矛盾、家事纷争,但没听说联邦法有何统一规定。美国专业人士的调解也不偏重“小三”、“婆媳”、“子女教育”等。可见中国特色的家庭关係决定了中国“情感修复师”的业务侧重。另一方面,美国谘询师必须有资质认证,有职业道德标準。国内的“情感修复师”没有准入门槛,也无监管机构。这个新兴行业要专业化、规範化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