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脂粉风流》\轻羽

2019-03-06 03:18: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在大约十年前认识廖妙薇女士,当时她主编杂志《戏曲品味》,採用现代传媒手法,主要报道粤剧表演和伶人的故事,另亦旁及其他剧场艺术节目,令杂志仿如其名:甚有艺术和生活品味。妙薇不单主编杂志,更曾编著书刊,《舞袖回眸》写近二十年香港粤剧的发展过程;近期出版的《脂粉风流》,副题是“香港当代粤剧名伶录”,全书厚厚的四百页,让粤剧戏迷深入认识偶像的生平事迹,同时亦反映香港粤剧的变迁和前景。

  全书包含三十八位香港粤剧老倌,全部以戏班“行当”(岗位)分类,计有:文武生十七位、花旦十五位、丑生两位、武生一位、跨“行当”(即能演小生、武生及丑生)两位,以及班政家一位。妙薇以访谈形式记录各被访者的背景及成名经历,另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他们对香港粤剧发展的见解和抱负。从被访者名单大概可展示香港粤剧业界现时的状况。香港戏班多年前已通行“六柱制”,即是每台演出的主要角色包括文武生、花旦、武生、丑生、二帮花旦和小生。新编剧本或某些不常演的大型剧目,在“六柱”之外才需要配置其他有戏分的角色。粤剧以往几十年经历高低起伏,致使戏班都要小心盘算营运成本,故此忽略了艺术发展和承传的需要,因此现时受观众追捧的文武生和花旦虽然不少,具分量的武生及丑生则寥寥可数,即使在《脂》书以外仍有其他新进演员,但也反映香港粤剧界人才零落。

  每位被访者都从其出道开始,如数家珍讲述自己如何接触粤剧和习艺经过。每篇文章都附带几张被访者的图片,例如现时主力担任班政家的前辈李奇峰,他年轻时亦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生角,幼年时代在越南闯出名堂,其后在南洋一带走埠登台,及后在香港更成为颂新声剧团的小生,与林家声合拍演出。《脂》书附有李奇峰身穿“大靠”(将帅服装)的照片,甚是珍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