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商场/耶 生

2019-03-16 03:18: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父亲生忌那天,我们到钻石山荷里活广场,订了一间馆子。

  订了七点半,我下班才去,刚好。但母亲一早坐在那儿。

  “我六点半就到了,逛一逛这个商场。完全变了,不一样了。”母亲笑说。自从父亲中风,不良於行后,他们两个都很少“出城”。去年的这一天,我们就在他们家楼下的酒楼庆祝,其实过时过节,都是到这家酒楼,侍应都认得我们,会安排一张近路口的枱子,好让轮椅容易停泊。父亲走后,我也鼓励母亲多出外走走。身体力行,吃饭也约得远远的。

  算一算,应该都有十年了吧。不只荷里活广场,香港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商场,都在变。A店搬去B舖,C店进驻D舖,看似很热闹,看似带给居民新鲜感,其实是在淘空人与人之间的线。很多谈本土的节目,都在诉说“小店”的人情味,但人情首先建基於一段长时间的驻紮,跟街坊熟了,才有那份味道;因为老闆就是夥计,才有人情。但现在的店舖,大部分是连锁店,员工跟人客的关係冷冰冰的,付钱、收钱、发收据,再补一句“多谢支持环保”,一切都机械化,店员没能力说“睇中畀个九折你”来促销,客人也习惯了“一係买,一係唔买”的个人抉择。

  全球化的“前传”,是连锁店的垄断。当连锁店突破地域,就是全球化。不知哪时候开始,我发现香港每个大型商场,都是那几间店舖。最初很兴奋,彷彿整个香港都在我家楼下了。但很快就发现不妥,周六周日到其他区閒逛,却跟家楼下没两样,不是味儿。后来,情况有点改变了,开始有一些在香港不常见的外国店舖进驻,香港的商场真正变得多元化,每个商场都有其特色。可是,一离开香港,到别的城市,却发现整个香港,已经变成了全世界。

  母亲刚踏出家门,一切都是新鲜的;而且她年纪的缘故未必经常去旅行了,在香港能够享有全世界,也未必是坏事。只是我更是怀念昔日小店的温情,以及到外地那种感受陌生的惊喜。人,需要感受的,应该比衣食住行更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