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隐私/侘 寂

2019-03-16 03:18: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无论姓名、住址、电话号,还是日记、行程等。这些个人生活的秘密,不想被他人知道,是依法享有权利,即隐私权。

  在香港,出门办事,但凡涉及到个人资料收集,一定会有详细收集目的及使用方式的说明,无论是银行、政府部门,还是电信公司或百货商店,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办事。但是,过去几年,即便政府部门推出了处罚严厉的个人资料条例,港人仍然时不时面对个人资料被滥用的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受到各类诈骗和推销电话的骚扰。

  几年前就有港媒报道过,香港有六家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将总计六十多万名客户的资料透露给第三方,某公司也在听证会上承认“曾向两家保险公司出售近二百万名客户的个人资料,非法获利四千四百万港元”。企业不能自律,昧着良心牟利,导致市民无法保护自己的隐私,生活如同“裸奔”。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理应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然而恰恰相反,很多网民的反应,却让人啼笑皆非,“只要上网,填写註册资料,个人信息早就泄露了,不在乎多泄露一次”。这并非少数人的看法,无论香港或内地,均有人持此观点。人们对於隐私保护,似乎态度暧昧甚至矛盾。

  一方面,人们认为保障隐私很重要。但是,很多人为了享受会员优惠,毫不犹豫地提供手机号、出生年月甚至家庭住址。另一方面,在受到骚扰时,人们也并没有对个人资料被滥用作出投诉—当然,不知道从哪裏流出的也是难以投诉的原因,往往不了了之,并不利於改进隐私保护制度。

  好在,近年来人们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无论是朋友圈的三天可见,还是Facebook的好友可见,逐渐令大家意识到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想要避免隐私泄漏,必须提高全民意识,同时加强法律规管和业界自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隐私泄漏带来的各种纷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