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考场烈士/陆布衣

2019-03-23 03:18: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明代天顺七年,会试。考场突然起大火,九十多个考生被烧死。

  “国立大学校长”阎禹锡,上书皇帝,请求赠死难的考生为进士。

  皇帝一开始没有答应,还责怪他们没做好消防工作,要追究责任。后来,皇帝又改变了主意,追赠那些死去的考生为进士出身,并亲自写文章纪念他们。於是,有关部门,将死难考生的遗骨,分葬成六座大坟,就葬在朝阳门外。“天下英才之墓”,几个大字就是英宗所题。

  到了弘治十七年,南礼部主事王伟上书说,他的父亲王照,就是那九十多位进士之一。现在,那些死难进士,坟墓没有人看守,也没有人祭祀,各家子孙,道远不能来尽孝,要求修建祠堂方便祭祀。

  皇上好人做到底,命令有关部门修好墙院,立好祭亭,将英宗的祭文刻好,还令人看守。

  关於这次考场大火,明朝的另一位作家王锜(一四三二─一四九九),他比沈德符要早出生很多年。他的《寓圃杂记》卷九,也有《春闱失火》记载,却简单得多:

  “天顺庚辰,春闱火起。监场御史焦显,因锁其门,不容出入,死者数十人。焦头烂额,折肢伤体者,不可胜计。”

  责任是谁很清楚,但不知道他为什麼不写皇帝追认的事实。

  科举让士子们像打了鸡血一样,一直亢奋,十年寒窗,目标非常明确,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显然,这场大火,监考部门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九十多考生虽然死了,但毕竟“功成名就”。如果不发生大火,那麼只有极少数人才可能考中。

  追赠进士,他们本人并没有得到好处,人都死了,进士有什麼用?只落得个冷冰冰石碑上的名字,供后人瞻仰并虚荣地自豪一下。

  皇帝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科举制度,确保自己的基业万古。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