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水果自由/步 美

2019-03-24 03:17: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了二○一九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新加坡、巴黎、香港并列成全球生活最昂贵的城市。在巴黎生活了四年,回北京后,充分感受到“消费升级”。就拿吃的来说,陡然实现了“水果自由”。

  首先是选择自由。巴黎的水果最常见的是苹果、葡萄、橙子和香蕉。儘管超市偶而也会找到一些时令的热带水果,比如芒果、椰子、荔枝,不过基本算是货架上配备的摆设,很多时候形态乾瘪、味道欠佳。号称“果中之王”的榴梿,只会出现在中国超市的冷冻货柜裏,想必很多法国人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味道。而在北京任意一家路边水果店中,都有十几种到几十种水果可供选择,个个饱满润泽。且不时会有世界各地的网红水果夺人眼球。

  更重要是价格自由。有个日本朋友曾说,“虽然北京有雾霾,但我还是很喜欢北京,因为可以随便吃桃。”日本的桃实在太贵了。巴黎也一样。和北京相比,巴黎的某些水果价格也常令我感慨。超市裏切块包装好的菠萝,或者色彩动人的树莓蓝莓组合,通常要五欧元一小盒,接近於上班族的一顿午餐。回到北京,再也不用捉襟见肘。每次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她总会端出四五个盛满各式水果的盘子,先来一顿水果大餐,让我禁不住要讚美一句:“还是北京好啊。”

  当然,法国人也有自己的“水果自由”。巴黎的有机食品普及率要比北京高很多。每周日早晨悠閒的去市场购买优质有机水果,是中产生活的重要标志。即使是一个苹果、一串葡萄也一定是法国原产为佳。因为物美价廉的西班牙或者非洲水果无法确保无农藥残留,更可能在运输中损耗了新鲜度。所以,无论味价比如何,水果的“健康自由”彷彿更重要一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