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夸讚包装成一种付费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不无可能。最近兴起的“夸夸群”,把付费求夸奖变成了现实。
早些年内地有个知名User-generated content(UGC)论坛,曾有一个“互相表扬”小组,在这个小组中,用户发帖,可以获得其他用户的夸讚与表扬。即时通讯APP让群组聊天更为便利,只要找到一个话题,很容易就能聚起一帮人在聊天群组裏七嘴八舌。奔着“互相表扬”这个主题聚在一起的人,来到了微信,就组成了“夸夸群”。从最开始的“互相夸奖”,到后来的“付费夸奖”,“夸夸群”从免费到付费的转变,只用了极短的时间。
高校裏出现的免费“夸夸群”,大家从头像、姓名、发言风格甚至标点符号入手,对其他群友进行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的夸讚,俗称“吹彩虹屁”。在“夸夸群”,“彩虹屁”漫天飞舞。过了没多久,有人嗅到了商机,开始在网络商店挂出“夸夸群”服务购买链接,只需要花费一两百元,就能享受一群陌生人的花式吹捧。
有女网友爆料,自己男朋友把她拉进一个百人群,群友狠狠夸了她三分鐘,夸得她都不好意思了。三分鐘后,夸奖服务结束,女网友就被踢出了“百人夸夸群”,令她措手不及。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原本校园裏出现的免费“夸夸群”是为了舒压而存在,一群人聚在一起插科打诨,互相调侃,寻找情绪慰藉。当它被商业化变现后,为夸而夸的“尬夸”良莠不齐,反而令“夸夸群”的初衷变质了,失去了夸讚能带来的原有放鬆功能。毕竟面对一通莫名其妙的“彩虹屁”,反而会令一些人感觉不舒服甚至反感。
“夸夸群”的出现,有其正面意义。某种程度上,它能带给一些人正能量,能帮人缓解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挫折,调节情绪。然而,也不能沉迷其中,否则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真正能调节心理的,除了无厘头的“尬夸”,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以外的世界,学会倾诉与表达。
treekakir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