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本校工作时,见白人同事带上他们收养的华裔女孩来参加东亚系师生举办的中秋晚会、春节晚会,说是为了让孩子从小了解祖先的文化。一转眼十几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上大学了。也曾有被美国白人收养的好几位华裔女孩上我的中文课,都是成绩优秀、成熟能幹的好学生。
但直到看了韩裔美国作家Nicole Chung的回忆录,才开始思索跨种族收养的複杂性。作者被一对白人夫妇领养,一直被视为掌上明珠。养父母说,她是上帝创造的奇迹,为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无上美丽,她的头髮、皮肤、眼睛是什麼颜色一点都不重要。但周围人没那麼有爱心。她上小学就有同学嘲笑、欺负她这个亚裔,去超市、公园等场所,会有白人问养父母:你们付了多少钱,从哪儿找到她的?或者告诉她:你应该感恩能脱离苦海,在美国长大。回忆往事,她说父母听信当时专家的建议,没有及早和养女探讨种族歧视问题是一大过失。
她本来对亲生父母并不感兴趣,直到怀孕,需要了解家族病史,才开始积极探寻亲生父母的信息。她的父母从韩国移民来美,在她之后还生了一个女儿,但从没告诉过妹妹放弃姐姐的往事。亲生父母现已离婚,各自重组家庭。上一辈的许多伤痛她并不知情,但她的重新出现给牵涉其中的几个家庭都带来强烈震动。
收养本就是複杂的事情,更别说收养不同种族的孩子了。无论养父母多麼关爱儿女,孩子还是会受到社会有意无意的伤害。被我校哲学系白人同事收养的华人女孩去年因心理问题从大学退学,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可惜不是所有被收养的孩子都能像我的华裔学生那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