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各地的民俗传说中,都不乏“转世”的故事。人们相信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或是寄讬精神不死,道德传扬。比如说苏轼是西汉散文家邹阳转世,李白转世为北宋诗人郭祥正。黄庭坚自认是唐朝和尚寒山转世,题诗云:“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晚年还写了一幅《寒山子庞居士诗帖》,而寒山此诗中的“轮迴几许劫,不解了无明”,也很贴切地表达了山谷的心声。
魏晋南北朝时的《小说》《裴子语林》等笔记,都说蔡邕是张衡转世:“张衡之初死,蔡邕母始孕。此二人才貌相类,时人云邕是衡之后身。”
到了晚唐,温庭筠还专门作了首《蔡中郎坟》:“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如果知晓上文的典故,就会发现这是一首富有哲思的诗。雨打风吹去,蔡邕的坟淒清荒凉。既然蔡邕是张衡转世,那麼而今蔡邕也应又转世为他人,延续才思文采,就像野花般“春风吹又生”,在某处绽放。只可惜今非昔比,生不逢时,费尽心力作个诗人,却难以得到赏识。联想到温庭筠潦倒的一生,他似是在以蔡邕转世自喻。
温庭筠是李商隐是好朋友,并称“温李”。李商隐有个特殊的“铁粉”,竟然是诗坛老前辈白居易。白居易喜欢李商隐的诗文到几近疯狂的程度,他对李商隐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面对如此厚爱,李商隐应承下来。白居易死后数年,李商隐生了一子,遂取名“白老”。以现代中国人视角看,颇有些不敬,倒符合欧美人以祖父之名为名作为纪念的做法。
不过“李白老”粗鄙愚钝,温庭筠戏言:“以你为白侍郎后身,难道你无愧吗?”后来李商隐又生一子,名“衮师”,聪颖俊朗,深得宠爱。李商隐写诗夸他:“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於是人们醒悟,或许衮师才是白居易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