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根特祭坛画》/王加 微信公众号:Jia_artscolumn

2019-04-17 03:18: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位於比利时根特市(Ghent)的辛特.巴夫大教堂(Sint-Baafs Cathedral),藏有一件对於西方艺术史举足轻重的“多联画屏式”祭坛组画,名为《根特祭坛画》(The Ghent Altarpiece),由休伯特和扬.凡.艾克兄弟(Hubert & Jan van Eyck)二人绘製。鉴於兄长休伯特中途因病离世,祭坛画主要由弟弟扬完成。这件由二十四个嵌板拼接而成的贴壁式巨型“折页彩图圣经”,其核心主题意在表现天主教教义中关於人类从堕落到被救赎的全过程。打开内屏,“万能的主”居中而至;圣母玛丽亚和施洗约翰分列左右。侧屏上端的天使们正高歌讚颂上帝的圣咏;旁边遥相呼应、赤身裸体的亚当和夏娃则面带悔意。正中三位神祇的脚下则是一幅场面宏大的《羔羊的礼讚》,信徒们不远千里彙集於此。外屏的中部是传统宗教题材《天使报喜》,下部左右两侧描绘了跪拜的供养人夫妇。整件祭坛画色泽艳丽、精美绝伦,画家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精準描摹与讚美已显现出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的萌芽。而画作内容中所包含的诸多图像学(Iconography)隐喻也为佛兰德斯地区璀璨而悠久的绘画传统奠定基础。

  《根特祭坛画》不仅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劃时代“视觉饕餮”,更堪称是西方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油画作品。扬.凡.艾克的最大贡献乃是改进了油画的创作方式。他採用油脂(如核桃油或亚麻籽油)取代了中世纪用鸡蛋来调和由石料研磨出的彩色粉末的方法,既能保证色彩亮度和表面光滑、也避免了蛋彩乾涸过快的弊端,能够从容地用尖笔对细节进行精準描摹。画中人物鬚髮和衣饰所镶嵌珠宝的光鲜亮丽与细緻入微、木材皮草布料等材质的高度质感还原,以及描绘自然背景中光线的明暗渐变,均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这种新方法的优势。

  扬.凡.艾克凭藉这幅传世之作而名声大噪,他所研发出的新式油画创作方法也就此得以广泛传播,风靡欧洲大陆。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