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笔记新说\酒杯要洗\陆布衣1164334351@qq.com

2019-04-27 03:18: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南宋叶绍翁的笔记《四朝闻见录》,卷一甲集有《赐燕涤爵》、《大臣衩衣见百官》,讲到了朝廷赐宴酒杯的卫生细节。

  皇帝赐酒给群臣喝,酒喝完,不洗杯子。有一次,宋孝宗在内廷赐宴,丞相王淮,拿着酒杯喝,鼻涕流进酒杯,过一会,又将鼻涕缩进鼻腔。吴琚兄弟也在朝堂上,皇帝看他喝酒面有难色,拿着杯子慢腾腾,就转头轻轻地问了问左右,皇帝知道原因后,立即下令清洗杯子。

  赐酒的杯子要洗,就从王淮这裏开始。皇帝赐酒,是一种荣耀,如果不是毒酒,大都喝得很爽快,但有人却不想喝。关键场景是,鼻涕流进酒杯,别人是清楚看见的。

  这裏没有交代,是共用一个酒杯,还是一人一杯酒?看情形,更像是一个酒杯。

  赐酒以前为什麼不洗赐酒杯?估计也是因为皇恩浩蕩,你一个被赐的对象,是没挑剔资格的。

  这些并不影响主旨的细节,如果和时代不合拍,应该立即改掉。

  上面的王淮,作者同时还写到因为他,改变了一个礼节。

  大臣见百官,主宾都得穿朝服。当时,正是盛夏,酷热难当,王淮体弱,闷晕了,倒在朝堂上。皇帝立即召来御医,查原因。医生报告:是因为天气太热,而王大人衣服穿得太多太紧的原因。皇帝明白原因后立即下诏:今天,百官可以穿着衩衣(衣服旁边开口)见丞相。这个礼节,也是从王淮开始的。

  大热天,穿着透气的衣服,总比一点也不透气的厚笨朝服来得舒服些。洗酒杯,改衩衣,事情虽小,却也是莫大的人文关怀。

  在墨守陈规者眼裏,祖宗制订的规则,不能随意改动,纵然这些规则已经和眼前的现实极度不合拍,也不能动,否则就是失礼,而失礼,那是要遭“天谴”的,皇帝不敢。因此,即便这样的小改革,也是需要勇气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