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医趣录\追根究底\荣汝成dr_rongrucheng@163.com

2019-04-27 03:18: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髮小离开无锡在镇江生活多年,小日子过得挺滋润。我去过几回,但他更想我携家人前往,就像亲戚似的走动。

  这周末接到他的电话,说伯母高烧后双脚疲软,无法行走,有些担忧,让我去看个究竟。我“忽悠”女儿同往,女儿有点犹豫,老母亲在边上说就当全家踏青,况且她也能见见老姐妹,女儿这才答应。

  见了伯母,状态还行,诊脉后是痿证,不严重,几副藥就可。髮小放下心,看着女儿笑开怀,拍着胸脯说带着去西津渡遊览,顺便吃下镇江有名的锅盖麵,两位老母亲则留在家中诉姐妹情。

  西津古渡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在待渡亭的对面有一座人物雕像,以往屡次经过我们都匆匆一瞥后拾级登梯,循阶而上。这次女儿却停了下来,还念起了石碑上刻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两三星火是瓜洲。”从小喜欢刨根问底的女儿,问发小:“伯伯,张祜是谁啊?我好像没读过他的诗?”这一问,问倒了半个镇江人的发小。他抚额叹道:“我还真没留意,带了那麼多朋友过来,你还是第一个问的。何许人也,伯伯不知,问你老爸。”这太极打得好,我接招:“读太平广记中好像有说起,印象中是个唐朝诗人,具体的还真不清楚。”

  找“度娘”了解后,女儿乘在锅盖麵品鉴馆内等麵间隙给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起了故事:“张祜是颇有诗才的唐朝人,知心朋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但他却不得大臣元稹的喜欢,元稹对皇上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麼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就这样,张祜寂寞归乡,寓居淮南。”最后女儿还总结了一句:“有容乃大,耻独为君子。”

  我们的走马观花与女儿的追根究底形成鲜明对比。朋友叹道:“人不读书,其犹夜行。二毛之叟,不如白面书生。”

  编者註:“医趣录”自五月起逢周六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