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人与岁月\中文教育的出路\凡 心

2019-05-06 03:18: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看新闻了解到,香港中学生在中、英、数、通识等几门课程中,感到压力最大的是中文。以最高为五算,中文科达三点八。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英、数都能通过补习提高,惟改善中文、通识没有途径,中文更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

  这些话有一定道理。根据我的经验及听到的故事,一些数理化很好的学生,中文就是达不到及格或仅仅及格,整体成绩被拉低。

  中文的学习还是有规律的。要掌握的无非是两大部分:一是语文知识二是作文。语文知识包括了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认识修辞、文体分类、写作知识,或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记忆和分析。这部分属工具性範畴,通过反覆背记、理解,总能有些提高。

  以上内容可谓是向学生的“输入”。

  作文可谓是学生的“输出”,意义之一是检验“输入”的效果。学生最受困扰的也往往是作文。很多学生不爱作文,畏惧作文,也的确写不好作文。输出的效果并不好。

  这一代的学生偏向使用图像沟通,文字能力较低。作文时不知写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写。据我观察,除了是语文知识掌握得不好或不会实践外,原因还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缺乏热情或说是不动心,二是对中文文字没有感觉也没有感情。

  许多年轻人觉得图像能表达他们的想法。图像的确很好,但它代替不了文字,文字具备图像不具备的长处,它所引起的脑部活动特别是审美,更细緻也更加丰富。

  最近内地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点热。对诗词的欣赏心得就难用图像来表示。用表情包?给个like手势?那真是把人的审美智力评估矮化了。只有用文字说出的心声和感受,才是最恰切的。

  文字的表现力何来?阅读与朗读。阅读与朗读各种有价值的书、文,从中培养、积累对语言文字的感觉,然后从模仿入手造句写文。某天甩开模仿的枴棍,用创意写好自己的文章。

  这该是香港中文教育努力的方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