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风陵夜话/互联网3.0/耶 生

2019-05-15 03:18: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沈旭晖教授写了一篇长文,阐释他定义的互联网3.0,其中有些观点,跟我的观察相符:“在互联网3.0,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入场,对任何议题发表意见、不受审查,而且反过来‘佔领’主流传媒……”

  所谓“佔领”主流传媒,意指从前任何人想公开发表意见,必先过传媒的一关。编辑部认为你的意见有水準,才会安排刊登。互联网出现后,人人都有一个平台发表意见,配合讨论区的兴起,人人的意见都被看到,定义水準的权力移交到被称为“网民”的大军手上。

  可是,“网民”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互联网的遊戏,最理想就是一个民主甚至公投的概念,一篇文章,喜欢的给LIKE,不喜欢的给“嬲嬲”。可是,即使互联网无远弗届,也不能让全世界都看到这篇文章,於是就由有幸看到的一班人投票。这样有点像民意调查:当在七百万香港人之中随机抽千几人都有代表性,那麼如何否定这些LIKE和嬲嬲呢?

  但问题是,当永远都是同一班人去做民意调查,那就不是随机。由於这种意见彷彿有“民意授权”,主流传媒认定了这篇文章受欢迎,予以报道。如果作为整体意见的一部分,这倒问题不大,就如访问了专业的意见,再加上一般民众的意见一样,呈现不同的角度。只是网民“山头”颇多,意见纷陈,传媒如何选择?这可分为两个层面:政治上,网民意见并没有反过来佔领传媒,反而是传媒因应自己的立场,选择适合的意见去陈述;真正让网民佔领的,是娱乐部分,因为娱乐圈的一切就像“干卿底事”,人人像“花生客”笑傲不属於自己的世界,躲在键盘前的网民,轻则幽默嘲讽,重则尖酸毒辣,而这些言论本身太吸眼球,部分传媒吸取了这样的文化,又令相应的版面更尖酸刻薄。

  我越来越不喜欢在网上流连。以前是在例如等巴士的三两分鐘“杀时间”,却不知不觉被它杀掉自己的时间。我想看一本书,一本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增值的书,在我还有选择对互联网说“不”的时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