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书之妙道\运笔的部位和动作\邓宝剑

2019-05-16 03:18: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运笔的动作离不开能动的手臂部位—指、腕、肘,何处运笔、怎样运笔便成为运笔法的主要内容。

  关於运笔的部位,有主张运指者,如欧阳修所云“指运而腕不知”。有主张运腕而不运指者,如姜夔所云:“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有主张指腕不动而运肘者,如包世臣所云:“钱鲁斯执笔,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亦有不在运笔部位上作非此即彼之论者,如郑枃《衍极》所云:“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书也。”

  郑枃所云当是通达之论,运笔的部位随着字的大小而有所调整,这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欧阳修“指运而腕不知”之说,或本是就日常所书小字而发论的。而无论字径大小都一概强调运腕或者运肘者,也自有其相应的艺术趣味。

  手指的动作主要有两种,一是鈎揭导送,一是撚转笔管。李煜《书述》云:“鈎者,鈎中指着指尖鈎笔,令向下。揭者,揭名指着爪肉之际,揭笔令向上……导者,小指引名指过右。送者,小指送名指过左。”这些动作主要是通过手指的配合用力让毛笔倾侧,从而笔毫劃向纸面上的某一方向,我们可以将这些动作简称为“导送”。包世臣《艺舟双楫》则留下了刘墉与邓石如“管随指转”的记载。撚转笔管事实上造成了毛笔倾侧、转管的综合性运动,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撚转笔管时,笔管的角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当然,相对於导送的动作,撚转的“特异”之处在於导致笔管围绕笔心发生旋转。

  指、腕、肘部位不同,运动的机能亦有差异。从运动的幅度看,由指到肘依次递增,故而字径越大,腕、肘的参与度也就相对越高。从导致的毛笔的运动形式看,以指运笔易於让毛笔形成倾侧、转管和起落,平移则较难。平移的功能主要是由腕、肘来实现的,当然,腕与肘同时也会适时地参与其他的运动形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