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夜语心灯/文人,还是虚静一点好/南 山

2019-05-24 03:22: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无意指责他,也不想为他辩解。因为我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完美才是一个人的常态。毕竟,完美只属於圣人。不过,我还是想以他为个案,来鉴照一下文人的德性。

  石涛,“清初四僧”之一,文人画大家,放在整个中国绘画史来考察,也是金字塔顶端的佼佼者之一。按一般人的想法,一个技艺高超的丹青妙手,当也有超凡的人格境界吧?才不,德与才,从来都不是天然合一的,否则就不会有所谓“有才无德小人也”之说。

  原名朱若极的他,为明朝宗室后裔。明朝灭亡后,隐名埋姓,削髮为僧,后又云遊湖广、江南,先后旅居宣城、金陵、扬州。从他的别号“苦瓜和尚”、“瞎尊者”,似乎也不难意会其心志。苦瓜皮青瓤朱红,正是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的寓意;瞎尊者,失明之人,自然有复明之心。

  如此心志,何其苦也。

  然随着时间推移,名声渐隆,且见满清的统治益趋稳固,他的思想也发生变化,淡忘初心。从那些喜气洋洋的花鸟画,也可想见他是颇入世的人。而盛名果然也为他带来时来运转的良机,同时也让他的利禄之心日益高涨。康熙大帝两度南巡,他都在被召见之列。最让他欢喜得不能自己的是,第二次接驾时,康熙一口就叫出石涛之名。如此宠幸,何以言表?自然是献画又赋诗。他以满腔的感恩戴德之情,盛讚圣主仁政,什麼“神龙首尾光千焰,坐拥祥云天际边”,好不诚挚。

  动了凡心的和尚耐不住寂寞。他毅然北上,“欲向皇家问赏心”。在京城,他出入权贵之门,结识显宦。然而,仕进之门始终没有为他打开,他也认清了自己的真实处境,不过是一个“乞食”者。“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於冰”。他断了尘念,回到扬州。而这一次的回归,也是一次皤然大悟,他蓄髮改道。正是迷途未远,知来者之可追,经过一次生命的自我革命,他对陶渊明的世外心性也有了真切的感悟,艺术创作也进入澄明的境界,且产生经典画论《画语录》。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石涛就是一面镜子,文人,还是虚静一点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