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切勿追逐热情/米 哈

2019-05-29 03:0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热情是心灵的“万能藥”。当你在恋爱中失去了感觉,有人会提议你找方法重燃关係的热情;当你在人生路上失去了方向,有人会提议你找到热情的源头,追逐热情,以重拾动力。

  然而,史托伯格与麦格尼斯(Brad Stulberg & Steve Magness)於合著的新书《热情弔诡》(作者译,英文原名:The Passion Paradox: A Guide to Going All in Finding Success, and Discovering the Benefits of an Unbalanced Life)却煞有介事的提醒我们:请小心热情这一回事!

  原来,考究“热情”(passion)一词,字源来自於拉丁文“passio”,意思是“受苦”。长久以来,热情与受苦都在基督教文化裏高度连结,即耶稣的热情带来了他的受苦。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才将热情用於人性之上,作为一种“不能自拔”的正面动力。

  为什麼热情不能自拔呢?史托伯格与麦格尼斯解释说,因为热情就是多巴胺。这说法当然并不浪漫,但却说出了一个事实:热情是不能长久的。

  当我们感受到热情,也就是脑袋分泌多巴胺的时候,这样的脑内分泌与感觉会促使我们充满活力、追求目标。但是,多巴胺的分泌机制是递减型的,换言之,我们会对於同等分量的多巴胺慢慢麻木,甚至失去兴趣。那怎麼办呢?

  面对如此的情况,一般积极的人,就会主动去寻找新的动力、新的热情。这做法无可厚非,但史托伯格与麦格尼斯却花了一本书的篇幅劝告我们:这样处理热情的方式,只会进入一个无限的轮迴,轮迴於参与浅层热情的刺激之中。学会了日文入门,慢慢失去热情,就去学瑜伽,考了牌照后失去热情,再去学跑步,跑到十公里后,又失去热情,便去学习新的事物……

  如此,我们透过新鲜感,而燃点热情,但长远来说,我们却会陷入一事无成的终极陷阱,并且再不能通过任何新事物重拾热情。这又回到了热情的字源—受苦:不要依靠新鲜而获得热情,而要因为更大的目标,更多的困难,而得到更有刺激性的热情。当中,我们会受苦,却得到真正恒久的热情来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