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塞尚《大松树和圣维克多山》/王 加

2019-06-19 03:13: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家乡普罗旺斯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以东,坐落着山顶崎岖破碎的圣维克多山。出於对故乡的爱和眷恋,它是艺术家本人最锺意的创作题材之一。在诸多存世的版本中,《大松树和圣维克多山》(Montagne Sainte-Victoire With Large Pine)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幅。画家用丰富的浅色调和粗犷的笔触勾勒出抽象的家乡风景。绵延的圣维克多山居中而置,近景穿插重叠的橙红、米黄和草绿色块代表乡间的农田村落,画面构图被左侧一棵巨大的松树所打破,其枝幹横插山顶的淡蓝色天空,枝叶和山脊和谐地呼应着。此构图与葛饰北斋经典名作《富嶽三十六景》中的《骏州片仓茶园之不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间接印证了日本浮世绘艺术对十九世纪印象派及后印象派大师们的影响。

  身为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的代表人物,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系列是其艺术生涯最具辨识度的画面之一。《大松树和圣维克多山》是其中完成较早且相对写实的一幅名作,它反映了塞尚通过对物体几何形态的兴趣所採用双轮廓线勾画,进而对静止物体营造出动态视觉感知的尝试。随着画家年龄增长,系列中对山体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愈发抽象写意,最终演变成完全用冷暖色相间的大色块堆积出有别於事物“客观”真实形态的全新主观表现形式。塞尚独特的观察方法、以二维简化几何形体取代三维立体透视来描绘自然并用色彩呈现物体形状和体积感的开拓性创作手法成为后印象派到立体主义(Cubism)的桥樑,也由此引发了二十世纪最具革命性的艺术探索,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毕加索、布拉克(Georges Braque)、马蒂斯(Henri Matisse),以及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和夏加尔(Marc Chagall)的大量早期作品均受塞尚影响,毕加索更称他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在一九○六年去世前几天,塞尚仍在冒雨对景写生圣维克多山,却因意外昏迷未能完成。他最锺爱的题材也意外地成为其绘画生涯的终点。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微信公众号:Jia_artscolumn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