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里\用力过猛的中国父母\叶 歌

2019-06-28 03:1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六一”儿童节,记者採访孩子们,他们提到三大类最讨厌的父母行为。一是爱攀比,老讚“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让儿女丧失信心,深感挫败。二是爱催促,认为孩子做功课、办正事都太慢,搞得他们精神紧张,无所适从。三是工作忙,平日把孩子推给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在儿女成长中缺席,让孩子觉得不受重视和关爱。哪怕为儿女教育花再多的钱,名校借读、奥数补习再捨得掏腰包。中国的中产阶级父母更担心的似乎是自己的事业成就比不上别人的父母,孩子的成绩拚不过邻居的孩子。他们挥之不去的焦虑,从以上抱怨中可见一斑。

  在美国常听到同事抱怨学生家长管太多,已从在孩子头顶盘旋不去的“直升机”升级为暴力开道、为孩子摆平一切的“铲雪车”父母了。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明星父母造假,通过贿赂让孩子进入名校的案子就是极端例子。不过大包大揽的中国父母难道就不苦吗?

  卖菜老王二十几年前从苏北老家来到美国,在离市区几十公里的郊县承包了五亩地种蔬菜,每天凌晨两点起床收菜,驾驶电动三轮车到城裏摆摊。老两口没日没夜苦幹,省吃俭用,总算挣出一份家业,帮两个儿子买房买车、结婚成家。长期营养不良、缺乏睡眠,他积劳成疾患了肠溃疡,严重贫血,隔日要去医院打点滴。就这样,儿子还嫌“老头子”给买的车不上档次,要求换更好的。我家小舅中风后半身不遂,让儿子、媳妇打发到养老院也无怨无悔。除了上交房产、存款,还要抠抠索索从每月几千的退休工资中省出钱来贴补孙女。

  殊不知家长过於包办,只能培养出不知感恩、一味索取的“巨婴”。用力过猛,适得其反,可悲也可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