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可以理解\米 哈

2019-07-25 03:24: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你为什麼要虚伪的,故作谦卑地说自己是作者,而不是作家呢?”一位年轻人问我。当时讲座刚刚结束,人多嘴杂,他如此问我,我没有即时反应过来,只反射式以微笑回应,然后大家便进入另一个话题了。

  事后回想,他应该会觉得我的微笑也很虚伪,而事实上,他问了一条好问题,我却错过了回答他的机会。因此,我想公开的回答。我想,我是一个作者,多於一位作家,而这是功能的分别,没有高低之分。

  在文学世界裏,我在书上遇到一位智者,他就是被誉为“无与伦比的激活文学头脑”的法国文人罗兰‧巴特。称他为文人,是因为他集作家、评论家、学者於一身的身份,称他为智者,是因为他启发了我(以及无数读书人)对文学的各种成分之理解,以及个人於文学世界的定位。

  罗兰‧巴特区分了作家(écrivain)与作者(écrivant)之别,指出作家专注於语言的探索,而作者注重於以语言来表达。在《文艺批评文集》一书中,罗兰‧巴特写道:作家就是“一个公共实验者”,即以公开的方式,透过文字为大众进行各种思想与信念的实验。在此,作家与他们的作品,也赋予了文学评论人──即作者──另一个任务。

  作家将信念与未知连上作品,而作者将作品连上读者。在一篇题为《何为批评?》的文章中,罗兰‧巴特指出,作者的任务,其实不是要找出作品在过去的意义(或秘密),而是要为我们身处的时代建构一种可理解性。

  “在我的一生中,”罗兰‧巴特说,“最吸引我的是人们如何让他们的世界变得可以理解。”

  在充满纷争与担忧的时代,文学的角色、故事、名句,往往提示了我如何安身立命的正确态度。如果文学像罗兰‧巴特所说,是一种公共的实验,那麼,我也希望我作为一个评论者、一个作者,能够成为这个实验的说明书,引导读者於文学裏,找到生活的基本、做人的原则,以及可以让彼此世界互相理解的方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