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怎样聊天\米 哈

2019-07-29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跟我交情够深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应酬黑洞”。更準确一点说,我只懂得跟熟悉的人谈天说地,却不太懂得跟新朋友聊天。

  当然,你可以质疑,说所有熟悉的人都是从新朋友的阶段开始的。没错,那可能是某些“曾经的新朋友”的耐性比较高吧!我只知道我是一个经常在社交场合製造冷场,以及不懂得搭话的人。因此,我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恐惧。

  前几天,我出席了一个六人饭局,为了庆祝一位前辈退休。那一位前辈,其实并不认识我,而在场只有两位是我真正比较熟的朋友,换言之,一桌六人,有三位是新朋友,而这个比例触碰了我社交恐惧的警戒线。

  我是第二个到达餐厅的,比我早到的是“新朋友”之一,我与他曾经碰过几次面,不太熟悉,而当我见到他时,他在準备一枝一九八八年的法国红酒。好了,当你读到我描述那枝红色液体为“一九八八年法国红酒”,而不是说出它的酒莊名字,你可想而知我对红酒的认识有多浅。

  更惨的是,当时的我已经意识到,那一位前辈肯定是好酒之人,而这场饭宴必然会充斥着一堆我不认识的人物与名词。果然,各位到齐,点了饭菜,开了几瓶他们各自带来的名酒后,要开始聊天了。前辈问那开酒的朋友说:“嗯,你有去过那XXX酒莊吗?”

  头十几分鐘的对话,我都没有怎样参与,对於他们提到的酒名、地方、酒评人等等符号,我一概不晓,实在不知道要说什麼,於是我一边吃我的饭,一边做旁观者:其实,他们是怎样聊天的呢?他们的对话有什麼逻辑的吗?

  奇妙的是,当我发挥作为研究员的观察力时,我终於听得明白他们那一大堆专有名词,我不是真的听懂,而是我明白他们为什麼要说。原来,他们不是要“抛书包”,扮有学问,事实上,他们是在摸索彼此的共通点:“你喝过那一枝酒?我也喝过呢!你喜欢吗?”“我也去过那酒莊呢,你去那裏时天气怎样?”……

  我突然明白,聊天,就是寻找彼此共通点的过程。然后,前辈问我:“米哈,你去过欧洲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