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年月酿成的香\米 哈

2019-07-31 04:24: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一款家中午餐,大概首选白粥加一小碟醃渍物。不知道是否根於母亲是潮州人的缘故,我家裏的醃渍物可多了,有鹹菜、醃萝蔔、腐乳,等等等等,以及一种奇奇怪怪的醃蚬。

  能够学会食醃蚬,可算是成年人的象征。那一种醃製了的蚬,只有一片尾指指甲的大小,而且是连壳醃製的。那怎样进食呢?根据大人们的描述,你需要灵活运用舌尖将蚬壳的上半部置於门牙之后,然后舌头向后捲,同时将蚬壳像打开棺木一般的推开(抱歉,我只想到这样形状化的比喻)。

  然而,经过了三十年的间歇练习,我还是没有成为会吃醃蚬的大人,我没有一次成功吃下一隻没有硬壳的醃蚬。

  话说回来,为什麼我小时候会讨厌白粥加醃渍物呢?或许,这是出於这种食物配搭与生病,或寒酸的联想。的而且确,醃渍物的发明,就是为了应付人类粮食不足的问题。

  例如在日本,醃渍物,即渍物,可追溯至古代律令条文《延喜式》。条文记载当时农作物收成不佳而造成饑荒,人们为了应对粮食危机,延长食物可进食时间,用盐、醋、酒糟、味噌等材料醃渍食材,伴随发酵,而发明了渍物。

  其后,人们发现醃渍之物,除延长了保存时间之外,还可以酿成食材本身不具有的风味。於是,渍物饮食之文化慢慢形成,至今,渍物在日本料理的地位不低,又称为“香物”。味噌汤、米饭,加上渍物更构成了“汁饭香”这和食基本的饮食架构。

  渍物,是人类以年月酿成之物,而要懂得欣赏渍物之香,却依靠人生的年月。当我跟朋友谈起渍物饮食,不少人都有跟我一般的经历,发现品尝渍物是成年以后的品味。

  究竟,这是源於我们味蕾的退化,还是五味令人口爽以后的反璞归真,实在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有些人鄙视那些黄黄绿绿的潮州鹹菜,同时,他们却会大口大口的品尝那些为鹹猪手伴碟的德国酸菜,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