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刘郎不敢题糕字\蓬 山

2019-08-21 04:24: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刘禹锡是足可排进“Top10”的。不过,他却有一件事屡屡被后人取笑。比如“红杏尚书”宋祁就有诗云:“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代豪。”

  某年重阳节,刘禹锡与友人一同登高望远,自然少不了食糕,插茱萸,饮菊花酒。触景生情,诗兴湧来。捻鬚吟字之中,刘禹锡想用“糕”字。“糕”字虽然口语常见,但遍查四书五经,却发现都没有这个字,於是刘禹锡便放弃了。正因此,宋祁笑他过於拘谨。

  社会在进步,俗字俗语总在不断发展。现在互联网时代,更是日新月异。传统的汉字围城,在汹湧的大潮下慢慢打开大门。特别是自媒体的勃兴,大量网络语言,先是分庭抗礼,继而把手言欢,登堂入室。

  比如,原本要表达事情持续重複,人们常说“一而再,再而三”,“再三再四”。而现在只需“叒”即可搞定。其实,这俩字跟“又”并没什麼关係。但仅从字形,就可将意思表达得一清二楚,再形象不过了。传统媒体一开始也跟刘郎一样,不敢用这些字。而如今,当多日酷暑时,央视就会推送信息,告诉你“高温叒来了。”

  遥想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时,胡适曾举一例。文言文电报稿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而白话文只需五个字:“幹不了,谢谢。”历史何等的相似。

  话说回来,刘禹锡不敢用“糕”字,或许是一种“文字洁癖”。唐诗的鼎盛繁华,离不开这种细緻入微的琢磨。试看刘禹锡那些流传千古的佳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何等的洗练明快,丝毫没有拘束之感。

  互联网对语言文字的影响,较之百年前胡适等人辛苦推广白话文,不知要迅猛多少倍。今人既要与时并进,开放包容,亦要对传统文化多一分珍惜与守候。

gardenermarvin@gmail.com

逢周三、五、六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