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港人见多了各种“杯葛”与“骑劫”。这两个词都是舶来品,而且都与人名有关,但又有很大不同。
查尔斯.杯葛(Charles Boycott)本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个退役上尉。他在爱尔兰帮助贵族地主经管土地,行事跋扈,因而引起公愤。农民、商人、邮差、工匠都联合抵制他。公众便把这种抵制运动以“杯葛”来指代。这位杯葛先生,可以看作是第一个被“杯葛”的人。
至於骑劫(hijack)一词,据说是因为劫车大盗拦车动手之前,都会跟司机、乘客打个招呼:“Hi,Jack!”(或曰从“highjack”简化而来)。当然劫机、劫船也一样。并进而引申为对群体、资源、意见等的要挟、裹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报刊在报道新闻时会用到“骑劫客机”的表述。像香港这样将“骑劫”用於社会公共事件,如“骑劫民意”之类,是近几年才逐步进入内地传播话语体系的。
“骑劫”来自外文,但同样是个人名,不过不是“杯葛”那样的外国人。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率军南下攻齐,势如破竹,齐国七十二城仅剩其二。好在齐国大将田单足智多谋,採取反间计,令燕王对乐毅生疑,改派残暴的骑劫取代乐毅。齐军乘机反扑复国,骑劫也死於乱军之中。
现在虽难以查考谁最先将“hijack”译成“骑劫”,但真可谓是信达雅的典範。除了发音接近,“骑”也可代指交通工具,与劫车、劫机的语境接近(也有说早期劫车大盗多是骑马)。另外,战国的那位骑劫,为人刚愎狂妄,试看当今香港那些“骑劫”专业户的作派,哪个不是如此?只不知将来的下场跟骑劫相比会如何。
杯葛、骑劫如今都变成了动词,与此同时也有人名被化用的情况,但通常作为形容词。像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出尔反尔之后,就有媒体评论:“做人不能太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