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人与岁月\秋 语\凡 心

2019-09-09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立了秋,天气该进入了秋凉秋爽,把在苦夏濡热中熬了数月的人们打救出来。然而白天快餐店还是湧进了大量叹冷气的人群,晚间各家空调仍在彻夜“嗡嗡”,秋凉还未进入到千家万户。

  “秋”常是文人笔下的主题。古人对“秋”多怀悲怆,认为是进入一年之末了,大地万物挣扎的是生命之尾声。即使是绚丽秋景,如万山尽红,层林遍金,也只是垂死前的灿烂,然后入冬。北方的“冬”,意味的是凋零肃杀,寂寥死亡。

  宋玉《九辨》中的“秋”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的“秋”是:万里悲秋常作客;欧阳修的“秋”是: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秋瑾的“秋”是:秋风秋雨愁煞人;香港流行曲的“秋”是:秋来也秋去,秋风教人掉眼泪……

  这些文字的“秋”,主调是“悲”,为文学史留下“悲秋情结”一说。

  苏东坡也写过许多“秋”,贯串他的大气豪放,他的特立独行,是秋裏有酒,酒裏有秋。他的《中秋》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最反俗的,是写《陋室铭》的刘禹锡,他《秋词》中的“秋”,表现了别种气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大师笔下,诗画共融,同於一框。

  早年读过作家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领悟到彻底反“悲秋”的情怀。他的“秋”毫无颓色,反现壮美、更见豁达,是斑斓“金秋”。那种色彩与年轻的心境一拍即合,很是喜欢。峻青前不久已老去,他的《秋色赋》一度是我的床头读本,记得还从中选过同名篇章做诵材参加比赛,至今还记得《秋色赋》暗桃红的封面。

  对秋的整体感悟,见出文人的阅历、气质及才华。

  出生於金秋,入秋常怀生命之始的雀跃。惟是今年,秋在心中沉澱了一腔愁绪,剪不断,理还乱。毕竟是生活在香港的秋裏,这个秋有多少秋风秋雨,心内也就有多少秋思秋愁!

fanxinw@hotmail.com

逢周一、三、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