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白先勇的“文艺复兴”\刘 俊

2019-09-10 04:24: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白先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於台湾大学外文系,读书期间带领同学一起创办《现代文学》杂志,早年有些小说也颇具现代主义色彩,如《黑虹》、《小阳春》、《青春》、《藏在裤袋裏的手》等,这些“元素”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印象”,彷彿白先勇是一个倾向西化的现代主义追求者。

  追求现代主义或许没错,但“西化”却绝对不是白先勇的方向和目的。事实上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热爱、沉迷,白先勇从幼年时代就已开始:七、八岁时病中岁月听老央讲《说唐》;八、九岁时在上海看梅兰芳和俞振飞的崑曲《遊园惊梦》;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初中时《三国》、《水浒》、《西遊记》,似懂非懂地看了过去。到大学虽然念了外文系,却常去中文系旁听,郑骞的“词选”、叶嘉莹的“诗选”,都是白先勇喜爱的课程。大学时代创办的刊物虽然叫《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的研究论文却有八十二篇──这一切都说明,在白先勇后来的“现代”追求中,“传统”的血脉一直在流淌着。

  “让传统融入现代,以现代检视传统”,是白先勇处理传统与现代关係的基本理念,秉持这一原则,白先勇没有在巨大的“现代”浪潮面前迷失自己,相反,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再来一次“文艺复兴”,倒成为他一直念兹在兹的自觉追求。他製作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风靡海内外;他细说经典小说《红楼梦》,轰动华人圈……,这些都是他践行自己“文艺复兴”的具体行动。

  “我是有这个大愿,希望二十一世纪我们中华民族像欧洲那样迎来‘文艺复兴’。”白先勇在《一个人的文艺复兴》书中如是说。白先勇倡言的“文艺复兴”,与“五四”以来破坏旧传统以创造新文化不同,他是要立基古典借助古典,以现代新观念新视野来复兴传统文化。“我们的古文化有几千年,有那麼辉煌的传统,如果要再把它复兴起来,当然是非常艰巨的一个工程,但是不能不做,非做不可。”让我们祝愿白先勇梦想成真,并与他一起行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