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微言录\藏书的归宿\苇 鸣

2019-09-16 04:24: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吾师饶宗颐先生,生前曾与香港大学有约,大意是他在中华文化这个领域辛苦耕耘了六七十年,所得藏书约有数万册(包括各种期刊也逐册计算在内),会全数捐赠给香港大学,以化私为公,回馈社会。饶先生相信:学者和文人,把藏书捐赠给公立大学或公共图书馆,以传诸后世,本就是这些书本一个最佳的归宿。

  先生一向视利益如优昙波罗,盖他相信一切皆随缘而生,而须臾之间亦可尽归寂灭,所以他没有太多物质上的佔有慾;这可能跟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家庭和个人的艰难经历有关吧,这些故事以后我会再详细写。至於他的藏书,从二○○三年秋季起,已分批送到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作为馆藏,并由港大图书馆负责编目的工作;目前已到馆的大约有四万多册,还有万余册还在他生前住过的寓所裏;而一切相关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按照先生的意思,港大饶馆其中一个性质是传统的藏书楼,他并亲自命名为“选堂文库”,目的是要以自己的藏书为基础,来吸引其他学者和文人也把藏书捐赠给文库,从而希望可以由小做大,最终能够媲美著名的东洋文库。多年来文库已经先后收到了水原渭江、杨勇、林子昇、单周尧、黄继持、黎活仁、王国恩、邓伟雄、吴本焕、刘是龙等学者和文人所捐赠的藏书约近二万册,可谓略具规模了。这些藏书当然也是选堂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惜因为资源和管理上的原因,暂时只能在仓库裏休眠,未能体现它们真正的价值,不无遗憾。

  老实说,港大对中华传统文化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相关领域的资源投放、政策和管理等等也总是并不到位的。港大饶馆成立至今已十六年了,现在看来也只能继续惨淡经营。不久我便退休,而最教我放心不下的,还是馆内这些承载了昔日殖民统治时期坚守民族文化百年艰辛岁月的藏书。

  逢周一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