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戴小华的有情世界/刘 俊

2019-09-17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一次见到戴小华是在一九九○年,那时我还在念博士。那年四月戴小华的一部著作《沙城》在内地出版,为此她来南京大学与南大师生座谈,那时马来西亚政府对人民自由往来中国还没有解禁,因此戴小华就成了马中民间“文化使者”。

  那次讨论的《沙城》写的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的一次金融风波,我那时刚接触海外华文文学不久,对马来西亚历史、文化不甚了了,因此对《沙城》中的事件,并无太多的“感同身受”,因此在座谈中,也没能说出什麼。那次见面,倒是对戴小华的美丽和富有磁性的嗓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知道原来戴小华做过空姐。她祖籍河北沧州,生在台湾,嫁到马来西亚。聂华苓说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幹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所以她有“三生三世”之慨。对照一下戴小华,似乎颇为相似,只不过戴小华的“枝叶”是在马来西亚。

  这个“枝叶”开在马来西亚的河北女子,谢冕说她“不仅美丽、端莊、高雅,而且智慧。有异於人的是,她不仅智慧,还富有表达这种智慧的才情”,概括得相当準确。如果“缩写”一下,就是“才貌双全”。

  除了美丽、智慧,有才情,戴小华还是一个“有情”人。看戴小华的散文,都会被流贯其中的“情”打动。在《忽如归》中,戴小华以自己的成长历史和大弟蒙受冤屈身陷囹圄为线索,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她的家族历史,而这段历史,也可以说是亲情、友情的“有情”史。在《因为有情》中,戴小华从“桑梓之情”写到“寰宇风情”,从“往日情怀”写到“因为有情”,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戴小华都用一“情”字包裹、覆盖。写余光中时,戴小华的“情”是文学情,故国情、乡愁情;写陈映真时,戴小华的“情”是民族情、理想情;写桑梓,无论是马来西亚的关丹、吉打还是中国的哈尔滨、上海,戴小华都一视同仁、一往情深,因为,这都是她的“家乡”。

  戴小华说:“只要有情,世界就不会绝望。”信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