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不噎之鸟老弥坚/李英豪

2019-09-20 04:24: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古青铜鸟形器

  从前在一个国际性拍卖会,看见像附图一模一样的古青铜鸟形器,外国一名自称“中国文物专家”的负责人,在拍卖目录上竟然鉴定为“西周青铜鸽形座饰”;不禁使识者摇头失笑。外国“专家”总以为中国古青铜器几乎皆属商、周时代所铸,其实大谬。附图应为汉代精铸的青铜鸠杖首,形制整体作尸鸠形,下方有圆筩(或作方筩),是用来安装在老人手杖顶端,故中空而非实心。外国专家不加深究,妄自臆测,还以为是个“座”,何其轻率!他对中国古代鸟类也一无所知;窃以为外表酷似鸽子,就贸然断言为“鸽形”。尸鸠(《说文》有载),即《诗经.曹风》中“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所指的“鸠”;《礼记.月令》称为“鸣鸠”,郑注“鸠,搏穀也”。晋代陆机《诗疏》,谓尸鸠一名“桑鸠”,梁、宋之间称为“鴶鵴”(与《诗经.毛传》载的“秸鞠”皆拟鸤鸠鸣叫的声音);《尔雅》早就谓“鸤鸠鴶鵴”,郭璞直言就是“布穀”,即汉代江东百姓呼为“穫穀”。总而言之,是我国自古以来视作催耕之鸟,各地名称(包括“布穀”)大多仿其催耕时节的鸣声。每年农事方起,此鸟飞鸣於桑间(《诗经.卫风.氓》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好像对农民说:“可以布种了。”所以古人亦名之为“布穀”;但与现今动物学家把鸠与布穀分为二类的说法不同。唐代诗人杜甫咏:“布穀处处催春种。”宋代蔡襄《稼邨诗帖》云:“布穀声中两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记得陆游也有“朝朝布穀鸣”、“那为国催耕”之句。可见古诗中的“布穀”,皆指中国品种的尸鸠。

  以青铜或玉製成的鸠杖首,应始盛於汉代初期。那时不但是以农为主的社会,而且自汉高祖刘邦为笼络民心,大力提倡敬老之风,就规定每年八月,各县凡满七十岁的老人家,则赐予鸠杖和糜粥;八十、九十岁的,更获优待。鸠杖首用青铜或玉製作,乃因质坚结而玉更温润。至於为什麼要选这种鸠作杖首呢?据《后汉书.礼仪志》载:“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汉代高诱谓:“掌献鸠杖以养老。”那是祝愿他们健康,老而弥坚,安享晚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