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以梦为马/再品丰子恺绘画/管乐

2019-09-20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中秋,在家整理旧籍,一套由海天出版社於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护生画集》赫然在目,其中一幅由丰子恺绘画、弘一法师题词的《中秋同乐会》可谓“应景之作”。

  画中,两个孩童安静地坐在树下欣赏天空高悬的一轮明月;远山、河流、兔子、大雁,画家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幕和谐愉悦的情景。旁附的题词亦是意味深长:“朗月光华,照临万物,山川草木,清凉纯洁,蠕动飞沉,团圝和悦,共浴灵辉,如登乐国。”诗画搭配,相映成趣,诗人和画家澄澈的内心世界更是呼之欲出。要知道,这静谧平和的画面可是创作於上世纪变幻无常的三十年代。

  中秋与圆月,自古以来都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中秋之夜,仰望天空一轮圆月,心中顿生感慨。时空交错、今夕何夕,皆化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一首首婉约词、一幅幅唯美画。

  除了《中秋同乐会》,丰子恺有关中秋的创作其实还有不少。去年是画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行的“当丰子恺邂逅竹久梦二”展览上,我就见到了好几幅以中秋为主题的作品真迹。樸实的文字,纯真的画风,在这些“花好月圆”的主题背后,折射出的是画家对世间百态的温柔与豁达。比如,一幅“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画作,借用李白的豪迈诗句,画的则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孩童在母亲怀裏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似乎想要摸一下窗外天空中的月亮。画面温馨,令人内心为之一暖。又如,作品“中秋之夜”描绘的是三代同堂、一家四口在月下漫步的其乐融融之景,然而其时却正值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有人说,每回看丰子恺的作品,原本的焦虑都会烟消云散。的确,论画,虽寥寥数笔,却透出无限的意境和生趣;论文,即便是琐碎的日常也散发出淡淡的美。在当前纷纷扰扰的世局中,何不妨再来品读丰子恺的画,或不失为一剂可以解忧的良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