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是明朝开山鼻祖、明太祖朱元璋与皇后合葬的墓地。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朱元璋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朱元璋出身安徽贫农家庭,曾在寺庙当和尚,在淮北一带化缘,实为乞讨流浪。二十五岁时他投靠了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直到做了统帅,灭元建明。这个最低层的街头小混混当上了至高无上的开国皇帝,留下了正史的一章和野史的无数段子。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建树,曾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巩固政权,这九字方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是中国国策。
进入明孝陵要走过六百米长的“神道”,道两旁除了蔚然花木,还有人兽石像。兽像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普通话音同“谢志”,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两跪两立,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另一种是石人像“翁仲”,代表着文武百官的迎候。
明孝陵主体建筑前有座石碑,“明孝坊”三字是清朝重臣曾国藩的手迹。沿路走去,见一座黄瓦粉墙三拱门的“文武坊门”,再进去便是碑殿。一石龟驮的石碑上刻有清帝康熙题词“治隆唐宋”的四字,那是他拜谒明陵时,着地方官、《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取石製碑留下的。
下面是供奉朱元璋及其妃嫔牌位的享殿。大殿曾遭火毁,后经修复。三个台阶的石台、柱雕见出了六百年前建筑工艺的实力。最后一座朱红色的殿堂就是明陵最重要的建筑明楼。其建筑气派恢宏,后代许多皇殿都以它做参照建造。明楼后是个林木茂盛的大土丘,据说地下便是埋葬朱元璋及皇后的地宫。碍於科技的限制和保护文物的考虑,地下宫至今没有开掘,给遊人留下了丰富想像。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小时被封“燕王”,热爱那一带而迁都北京,之后的明朝皇帝便在北方繁衍生息,留下了明十三陵的遗址和故事。
fanxinw@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