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以梦为马\听《红旗颂》忆“邻家老伯”\管 乐

2019-10-04 04:24: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著名作曲家、《红旗颂》的谱写者吕其明上月底推出个人传记。看到年届九十的先生在节目上依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路反应敏捷,围绕当年的创作经历与一群年轻人侃侃而谈。这也让我想起三年前在上海出差时与吕老的初识。

  那天正值书法篆刻家刘一闻的个人工作室揭幕,七月炎夏,气温一度飙高到近四十度,而当时已八十六岁高龄的吕其明依旧如约出席。走路稳健、面色红润、慢声细语,完全未现耄耋之态。当天我有幸坐在吕老旁边,得以近距离地与他聊《红旗颂》,听他谈与刘一闻的相识趣闻。

  那天之前,吕其明於我而言,是高高在上的、颇有距离感的知名作曲家。然而,一番畅聊后,他的平易近人、宽厚谦逊,竟让我以为眼前坐着的就是位仁慈可亲的邻家老伯,全然忘了他还是德高望重的音乐家,谱写出无数经典乐章,诸如《庐山恋》、《铁道游击队》、《城南旧事》等经典电影的背后亦有他的心血。

  说起对素未谋面的年轻后辈关怀备至,就不得不提吕老与刘一闻的结缘。一九九五年五月,吕其明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后,收到一位自称难抑激动心情的乐迷来信,信中写道:“我是尊作的忠实听众。早在念中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小夥伴就十分喜爱您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为了也想试图排练口琴合奏,我还从虹口骑自行车道新华路上海铜管乐团去抄录过总谱……”这位执著的乐迷正是刘一闻,这封信也开启了两人之后二十多年互为知音的情谊。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电脑裡正播放着《红旗颂》。这部创作於一九六五年,交织着血与火,奋鬥与牺牲,信念与追求,沉思与激情,胜利与光明的交响篇章,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听来,优美激越的旋律依旧感人至深,正如刘一闻当年那般激动难抑。或许这就是不朽艺术的魅力,不但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历久弥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