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谈文论艺\文化自信\嘉 妍

2019-10-07 04:24: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上周,我会用“文化自信”。一周前的阅兵上,我特意起了个早,看了整场典礼。这次典礼展现出的令人震撼的气概与活力,令人不由得心潮澎湃。甚至一向对中国持有偏见的德国电视一台也评价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七十年以来最大的阅兵仪式。从前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已成了一位经济巨人。成功的经济是中国的道路。中国打算藉此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后,中国正坚定不移地为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

  这种成为榜样的动力,不仅仅来自於经济上的发展,更源於近年来不断被提及的“文化自信”。

  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文明自身文化的崛起,应当是同步的。历史上的强国无不有着极大的文化影响力,进入信息时代,文化的影响力更甚於以往。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动画,甚至是韩国的流行乐,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产品,这些国家的影响力,也逐渐依靠各类文化产品渗透出本国。文化产品的领先地位也给这些国家的国民带来了强大的文化自信,甚至可以透过这些文化产品,输出某些价值观,辐射全世界。

  曾几何时,香港也有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从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到成龙、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电影;再到张国荣、梅艳芳唱出的劲歌金曲,都在华人世界有着巨大的受众,港人“狮子山下”的心态亦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但最近几年,香港似乎失却了这种影响力,原因何在?独居一隅的岛民心态与自命不凡的“中二病”形成了矛盾。对於本民族认知与认同的匮乏,令年轻人变成所谓“香蕉人”,黄皮白心,也使得他们成为了暴徒的主力。

  一个“禁蒙面法”已能令那些自称正义的暴徒心虚。真正秉持正义的人并不会急於遮盖自己的面孔,而会以兼容并包的气度尝试改变现状,这也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我想,那些不畏暴徒,发出“我们都是中国人”声音的人,一定有着属於自己的文化自信。

  逢周一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