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閒性閒情\楮墨空元透性灵\李英豪

2019-10-11 04:24: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晚明名重一时的“华亭书派”领袖董其昌,传世至今的墨蹟不少,而仿品贋品更多。伪本仅得形似,却神气索然;庸劣者用笔必有生硬不自然处,更破绽百出。现随意举数例。

  先说纸质,曾见仿董其昌草书伪本,纸色呈赤黄近淡黄,看似是年代久远的旧纸,且有少许变茶褐色。无知者常先入为主,误以为那是真品。其实,这种是清代后期才有的假泥金纸。仿者必然对董其昌用纸的习惯和特殊喜好全无研究。明代一些名家如文征明(像其《行书诗》)等,爱用始於宋代的“高丽镜面笺纸”,纸质特佳,细润光滑,经久不变,最宜作书写画;书画家不但能得心应手,随意书之,更耐保存。董其昌的作品十居其九皆例必採用这种上乘的高丽纸;当然,亦不可能明代人会用晚清始有的假泥金纸。何况仿品用笔拘谨,点画全无形质与情性,更缺胸中气势以及不着痕迹的率真。

  另见一草书伪作,表面上像董书般龙飞凤舞,但字字用墨皆较浓,笔画嬝绕相连却不大见疏空,较重行距,而视觉上少空白。仿者仅顾摹其字形,根本上不知董其昌草书风格特点有三:一为墨淡,二为笔虚,三为章法疏空。他自己曾强调:“字之巧妙在用笔,尤在用墨。”其书法用笔全取中锋,行笔轻快迅疾,不欲使一实笔,似拙而清隽秀逸。这和他的人生观与书观有关,主要是受禅影响,崇尚平淡率真,追寻“虚和”静穆的境界,深悟“熟后求生”、“因生得秀”之道,故笔墨随意,既如行云流水,亦像云淡风轻;与宋代苏轼和清代刘墉喜用浓墨大相迳庭。董其昌(号“思白”)受唐末五代初书法家杨凝式(号“虚白”)影响,疏空字行之距,使白大於黑,最能透澈“虚室生白”的意蕴,使人有疏朗萧散之感。清代王文治《论书绝句》指董书“楮墨空元透性灵”。附图董其昌手卷草书(局部)就是典例。

  此外,曾见清初康熙时仿品,落款为“玄宰”(董其昌的别字);但“玄”字缺写最后一笔,乃因仿者要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怕惹祸上身。董殁於明末崇祯九年,没有活到清代;故其伪至显。

逢周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