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神秘的邻居\叶 歌

2019-10-18 04:24:3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父亲去小区云柜拿快递,回家说:一楼的公司好像要开张了。不是我们爱管閒事,实在是被以前的邻居弄怕了。

  父母二○一○年元旦搬入,当时是本楼第一家住户。一转眼快十年了,楼裏的住家换了几次。虽然每次装修不免扰民,但二、三、四楼都是小家庭模式,基本能和谐相处。一楼却稀奇。一家常住,另一家房主买下后一直租给别人开店。从足浴馆、美术班、钢琴班到“菜鸟”驿站,不一而足。开店的住户对房舍和环境一般都不爱惜。前院垃圾乱扔,下雨天沟渠堵塞。年轻员工又活泼爱闹,有时深夜放摇滚乐开“轰趴”,让其他邻居不胜其烦。

  今年夏天一楼那套房又租出去了。问物业,工作人员语焉不详,只说是租户自住,简装就能搬入。六月中旬开始,楼下敲敲打打,衝击钻滋滋作响,折腾两月,似乎完工了。可租户是群小青年,不像自住。其中一男一女似乎是领军人物,每天早晨八点来上班,晚上早则四五点、迟则七八点开车离开。但说开公司吧,他们又不挂牌,不开张。只在前门、后门都安装上监控探头,所有窗帘都拉得死紧。

  父亲常看央视十二台“社会与法”频道。有故事讲某小区有个神秘邻居。每日窗门紧闭,窗帘拉上,外卖让送餐员放门口,户主不露面。因为每月电费高达三四千元,引起保安和民警怀疑,后来才知他在家用太阳灯种植大麻后贩卖。租用居民公寓从事电信诈骗、传销洗脑的案例时有发生,难怪父母不放心。

  在城市化日益加速的当代中国,保障公共安全单靠人民群众的利眼还不够。另一方面,个人隐私也理当受到保护。如果规定居民区不能开店,商业区不能住人,是否就能减少甚至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纷与隐患呢?

逢周一、三、五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