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每个人缅怀和致敬的方式大概都不同。金庸辞世翌日,各大报纸纷纷拿出头版的重要位置给这位杰出的报人、了不起的作家。据说,去年今日,很多报社紧急调遣精兵强将、连夜加班撰文制版。我熟识的几个编辑都在凌晨时分的微信朋友圈写下心情,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段:“人们怀念的不只是大师,还有不经意间逝去的过去,有光阴、有青春、有成长,有期间各种阅历带给自己的种种感受。大师走好,吾等唯有继续努力。”
接下来的日子,怀念金庸的文章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副刊版面,热度一直持续到年底。而我作为昔日的金庸迷、一位与金庸先生素未谋面却缘分不浅的武侠迷、一个曾经的报人,不告别总觉得于心不安,但几次想写点什么,却终究感觉笔力太浅,在芸芸大家面前自惭形秽。
那就用行动来致敬吧。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年之内,一定要以内地人在香港为题材写一篇小说。我去年十一月开始构思,十二月开始动笔。中间几经修改。反反覆读的过程中间难免偶有心浮气躁。每当此时,我都会前往沙田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在金庸馆驻足良久,重温大师的人生和文字,自己的心就会平服许多。终于,不久前,小说发表在了纯文学期刊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致敬金庸的方式,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金庸,每个人实际上都是金庸,都是自己人生大剧的作者,都是生命的总导演。过去已去,未来未至,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方是一切,这是真我,亦是自性。
jackeyzhao2018@gmail.com
逢周一、三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