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青山白髮/蓬 山

2019-11-07 04:24: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周末车行过京城北郊,北方的暮秋,已是层林尽染。一个不知名的河洼地带,丛丛芦苇迎风摇曳,芒花洁白似雪。不禁想起早年间读过的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青山白髮》,他也是在类似的场景中,以“白髮”作为对芒花的形象比喻,唏嘘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雁阵声声的高天之下,未免慨叹人生几度秋凉,就像林清玄所写:“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

  古人诗词中,“青山”与“白髮”恰恰是两个对立统一的意象,正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那样。譬如,司空曙的“他乡生白髮,旧国见青山”,陆游的“青山是处可埋骨,白髮向人羞折腰”。面前的巍巍青山,与头上的苍苍白髮映照,比芦苇芒花的体会更透彻。明初诗人聂大年病重之时,寄诗“镜中白髮难饶我,湖上青山欲待谁”予吏部尚书王直。王直得诗,明白这是聂在讬付后事,悲痛不已。

  但是,同样意象,也有不同情绪。白居易家居洛阳,自称“愚叟”,过着“閒将酒壶出,醉向人家歇”的生活,所以从容地“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髮。”苏东坡是白居易的粉丝,也有着类似的价值观:“无可奈何新白髮,不如归去旧青山。”淡然处之,其实并没有什麼无可奈何。

  况且,多少人欲求白头而不可得。宋人云:“劝君莫恼鬓毛斑,鬓到斑时也自难。多少朱门年少子,被风吹上北邙山。”清人有句:“人见白髮愁,我见白髮喜。父母生我时,唯恐不及此。”

  白髮,有的是年老的自然现象,有些则是年少焦虑而早生华髮。像如今职场“压力山大”,三十五岁或者已是“天花板”。“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清人诗人边连宝与袁枚有一样的雅号,并称“南北随园”。某日头生白髮,得意地说:“吾年今四十,私喜白髮二字可得入诗。”有此乐观心态,纵然白髮相见青山,也可互生“妩媚”之感。

  gardenermarvin@gmail.com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