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午夜场\轻 羽

2019-11-13 04:26: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来香港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剧场表演事业亦难以幸免。前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到观塘工业区某剧团的黑盒剧场,观赏一齣小型实验戏剧。抵达现场,我发现连我在内就只有三个观众。虽然如此,剧团仍秉承表演艺术界的优良传统:The show must go on,演出如常进行。表演完毕,演员谢幕,并介绍观众当中其中一人原来是该剧的音响设计师。那时我知道连我在内,“真正”的观众只有两人,不禁为剧团付出的努力而叹息。

  这阵子,不少表演节目都要自行寻找存活方法。最坏情况当然是主动或被迫取消演出,否则便要更改演出时间,好让观众及表演团体的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到场或离场。某些原定在周末及星期日夜场的演出,临时改动至同日上午十一时表演,以避免晚上未能预计的交通及街道情况。如此改动,对表演团体其实并非易事。首先,工作人员要在上午便到达剧场预备,表演者也需很早到场化妆及换戏服,这对表演人员的身心状态都有影响。另外,那些原本已购票的观众,因为表演时间改动未能到场的话,有权向表演团体提出退票,团体便有可能亏本。

  这令我想起很多年前,香港的电影院有午夜场的场次,即是在临近午夜十二时才放映,完场时必定已是凌晨。这种放映方式是电影公司的刻意安排,包含着试映的用意。有时候,电影公司甚至不作宣传,标榜成“神秘电影”,让观众在事前完全没有心理準备。据悉导演及编剧会混入观众席当中,甚至走进洗手间内,藉此偷听观众的反应。若是反应理想,电影公司其后便会加大宣传力度,务求开演卖个满堂红;倘若反应欠佳,导演及编剧便会在观众群间悄悄离去,电影往后也不一定能够在正场公演,免得继续亏本。

  时至今日,电影市道欠佳,午夜场的形式早已消失。然而,各类表演最近都无奈地被迫改动时间,那是非不得已,实在令人慨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