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谈文论艺\“包容”的电影节\嘉 妍

2019-12-16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冷战的产物之一,柏林国际影展(原称:西柏林国际影展)是二战结束后,西方政府联手电影界,在柏林这个地缘特殊的地带,打造的面向共产主义世界的窗口,目的为展示资本主义世界的“民主与自由”。西柏林国际影展在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中,对社会主义阵营的电影作品严防死守,并不允许他们参赛。儘管被评为国际A类电影节,但其影响力始终有限,含金量亦麻麻。

  直到一九六九年,影展才第一次将金熊奖颁给社会主义阵营的南斯拉夫电影《第一次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柏林电影节进一步调整,放弃将政治宣传作为主要目的,接纳苏联、中国等地的作品,开始在东西方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起重要的文化角色,经过十数年发展,终於成为与康城、威尼斯电影节并驾齐驱、备受影迷认可的世界三大电影节。

  柏林国际影展令柏林成为世界电影交流的中心之一,地缘优势与包容开放的态度缺一不可。如果金马奖和金鸡奖在未来几年继续呈对峙之势,金马将丧失过去的大中华地区平台优势,成为台湾电影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电影亮相的平台;金鸡奖继续吸纳中国主流电影;平遥电影节和西宁FIRST影展为内地的地下、小众以及艺术电影提供舞台;香港电影金像奖则继续自娱自乐──如此华语电影被打成一盘散沙,急需一个能将以上所有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电影整合起来的平台──在此背景下,澳门国际影展在本月初如期举行。

  本届澳门国际影展的华语单元,参与竞赛的有在金马奖多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新加坡电影《热带雨》、有在金鸡奖上入围多项的《活着唱着》、还有明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备受关注的《少年的你》,不同地区的种子选手们同台竞技,澳门国际影展隐隐有了欧洲冠军联赛的味道,最终每一个颁出的奖项都含金量十足,意义非凡。

  实际上香港与澳门地缘相近,作为东方电影重镇,在两岸关係紧张,中美贸易战未竟的特殊时期,香港本应比澳门更有能力成为大中华地区最大的电影推介与表彰的平台,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深陷“修例风波”的影响,令澳门成为在当下的华语地区中,非常具包容性、也是唯一有能力整合不同地区电影的平台。

  逢周一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