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茄喱啡事务所》\轻 羽

2019-12-16 04:24: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社会华洋杂处,中外交融,语言方面尤其显出特色。现代香港很多口头语都是由外语转化而成,例如巴士(Bus)、的士(Taxi)等。另一方面,近年一些所谓“潮语”由年轻人互通而成,不容易寻找其出处。其实很多年前,香港已有类似现时的“潮语”出现,例如“茄喱啡”,意指拍摄电影的临时演员,后来逐渐以此名词套用在微不足道或被人忽视的人们身上。我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某个电视娱乐节目,曾经访问经常在粤语电影饰演反派的演员冯敬文,他说“茄喱啡”一词是由他在电影圈首创的,这事现在已难分真伪。

  一九七八年,严浩导演的电影直接名为《茄喱啡》,由伊雷担纲演出,讲述临时演员在电影圈的辛酸事迹。自此之后,“茄喱啡”一词在香港社会可说广泛地被应用,当中既含挖苦之意,但也不无悲哀。

  最近我看了一齣日本电影《茄喱啡事务所》,喜闹之余却有一份温馨寓意。

  大野和人一直梦想成为演员,无奈身体染上怪疾,每遇压力便会马上晕倒,故此即使他付出诸般努力去遴选角色,往往也难获得录用。后来,他遇到离异多年的弟弟宏树,原来宏树在一间演员公司担任演员,但参与的工作并不是电视或电影,而是因应顾客的特别要求,例如於丧礼上扮演家属,又或在婚宴上扮演主人家的亲戚。宏树最近要参演一个具有危险性的项目,於是找来和人一起拍档……

  《茄》有点像去年底极为卖座的日本电影《尸杀片场》,同样是小本经营,没有大牌明星或电脑特技,纯以剧本质素取胜。《茄》讲述两兄弟以表演为己任,透过角色扮演来满足顾客需要,并为顾客解决困难。两兄弟在过程中遇到生命危险亦在所不惜,总之必须以完成演出任务为目的。电影的结局出人意表,令人喜出望外。

  周星驰廿年来为观众奉上两部《喜剧之王》,也是华语电影对“茄喱啡”的另一种深刻描写和颂讚。

  逢周一、二、三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