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跨界思维\刘 俊

2019-12-17 04:24: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北美华文作家中,“跨界”者众,施玮亦然。施玮的“跨界”,是指她很难被简单地归为哪一“界”。比如她对西方基督教颇有研究,但她似乎并不想成为一个研究宗教的学者;她的绘画很有特点,据说产量还蛮可观,可是她好像也没有要成为职业画家的计劃;她是喜欢文学创作的,迄今为止作品也不少,如诗集《生命的长吟》、《十五年》,长篇小说《柔弱无骨》、《红墙白玉兰》、《叛教者》等。但你要问她是不是就準备一门心思做个诗人或小说家,她的回答可能也是“未必”。总之施玮就是喜欢“跨界”。

  除了身份“跨界”,施玮也乐於把“跨界”的特性代入文学创作。她的新作《故国宫卷》就可视为一个“跨界”的文本。首先,施玮以“穿越”(跨界)来结构小说。

  作品中的“故国”,对中美混血儿宋天一而言是“母国中国”(华裔母亲的祖国)。对生活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现代青年李瓶儿、王晓虎、张好好、金玲玲而言,则是“历史中国”;所谓“宫卷”,则既是指故宫中的南唐画卷《韩熙载夜宴图》和晚唐书法《张好好诗》,同时也是指中国历史在小说中如同一幅历史“宫卷”。古今穿越,在令当代青年对古代历史和文化心醉神迷之际,也使小说的叙述空间古今交织,人物(姓名)重叠。

  其次,她将不同“区域”(也是跨界)勾连为一体。小说中的宋天一虽是一个来自美国的中外混血儿,却对中国姑娘/文化情有独锺;张好好和金玲玲来自台湾;李瓶儿和王晓虎则来自北京,他们不同的“来源地”共同构成了当今华人世界的三大主要“板块”,而勾连这三大不同“区域”的内在扭结,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热爱,使他们在“故国”相遇,又一起参与/进入到“宫卷”之中。

  《故国宫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联结点,谈诗说画,将历史穿越和区域勾连融为一体,展现了施玮“跨界”实践的新姿态──而施玮在文学书写中一再“跨界”,既是她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持续探索。

  逢周二见报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