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穆的笔记《都公谈纂》卷上,一位官员的性格极有特点。
沈孟囦,永乐年间以人才被录用,到浙江做官。浙江布政使谢公,因为沈读书多,善於吟诵,待他非常好。一个大热天,开官员大会,谢长官的扇子突然掉地上了。
谢长官对沈说:小沈,扇子捡一下!沈只是站在一边,就是不捡:不敢。谢长官再命沈:小沈啊,掉地上的扇子捡一下。沈答:捡扇子是差役的事,不是下属的事!谢布政使笑了:是我错了。於是让差役捡起了扇子。他脸上的表情很自然,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样子。
这样的场景要从两面说。对布政使来说,最高行政长官,权威无比,扇子掉地上,一定有人快速捡上的,不想,却没有人捡。布政使为什麼不自己弯下腰呢?举手之劳的事情。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不说了。要说的是,布政使不生气,这很不容易,吩咐下官做点事,这麼点小事,都不愿为他做,这是什麼性质?何况,我还待你这麼好呢?
沈官员的心裏,一定有自己做官的尺度。捡扇子之类,是你私人的事,我只做公家分内的事,别的我不管。况且,不是还有差役吗?差役就是做这些杂事的,是官员另外的手和脚。
沈这样做,需要胆量和识见。识见如上,这个理由应该可以站得住脚。胆量呢?不是每个官员都有。不少官员,都胆小如鼠,生怕自己得罪了谁。长官尤其不能得罪,不仅不能得罪,还要想方设法搞好关係,如果他不摸清长官的底细,坚持着,倔强着,那结局会很惨,长官明裏不会怎麼样,小鞋却会一直让你穿着,直到血迹斑斑为止。
一个有秩序的官场,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官员和下属之间的关係,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公私分明,没有人身依附,可惜的是,这样的场面比较珍贵。
1164334351@qq.com
逢周二、四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