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伊森海姆祭坛画》/王 加

2020-02-12 04:24: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一五一二至一五一六年间,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受邀为法国科尔马以南十五英里的伊森海姆镇中的圣安东尼修道院创作了一件堪称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巨製──《伊森海姆祭坛画》。

  这组如今藏於恩特林登博物馆的摺叠翼屏祭坛共分三层,最外层凸形中屏为颇具中世纪画风的《耶稣受难》、其下方倒梯形的基座绘有《哀悼耶稣》、左右两侧翼屏分别以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描绘了圣塞巴斯蒂安和圣安东尼的肖像。将凸形《耶稣受难》向两侧翻开,以纪念圣母玛丽亚为主题的第二层以叙事的形式从左到右呈现了耶稣一生的重要时刻:左侧翼屏的《天使报喜》、凸形中屏的《天使音乐会》和《耶稣诞生》,以及右侧翼屏的《耶稣复活》。再翻开第二层凸形中屏,《圣安东尼拜会隐士圣保罗》和《被恶魔折磨的圣安东尼》分列左右,最裏层的木雕神龛则是由德国雕塑家尼古拉斯.哈根内尔雕刻的圣像。

  这组摺叠翼屏祭坛中最著名的、为强调精神内涵进而摒弃视觉美感的外层中屏《耶稣受难》被公认为西方艺术中最令人心碎的画面之一。除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身上逼真的伤痕,他瘦骨嶙峋的躯体上还绘有黑斑,此处源於具有医院功能的圣安东尼修道院所收治的被称为“圣安东尼之火”的麦角中毒患者,而这一细节让病人意识到神和他们有着感同身受的苦难。格吕内瓦尔德应邀创作此多联画屏的初衷便是让在此接受治疗的病患者做祷告之用。

  儘管在世时与丢勒齐名,格吕内瓦尔德在去世后很快便被遗忘。他存世的真迹极少,有关他的文献记载更是寥寥无几。连《伊森海姆祭坛画》也是直至十九世纪晚期才重现光芒。这组作为十五至十六世纪早期德国最流行的摺叠翼屏祭坛形式名作不仅被视为德国艺术结合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画风的伟大经典,还因其通过图像给予病患信仰和慰藉的独特功能性在西方艺术史中佔据绝无仅有的地位。

  (影响西方艺术史的百幅油画名作)

  微信公众号:Jia_artscolumn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