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蹩脚翻译/蓬 山

2020-02-14 04:23: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清光绪初年,广东人陈兰彬被派遣为首任驻美国公使。其随员徐某不谙英文,某日却手拿一张英文报纸看得入神。使馆译员非常惊讶,问他何时熟悉英文了。徐某坦言并不懂。译员更加奇怪:既然不懂,为何要看英文报纸?徐某回答:我固然看不懂英文,但看了你们的翻译文同样还是不懂,既然如此,不如直接看英文。

  这则趣闻收录在辜鸿铭所著《张文襄幕府纪闻》。徐某看不懂翻译文,或许有其才疏学浅的原因,然而译员们恐怕也难辞其咎。翻译的文字,别人看不懂,对於译者来说,就好比厨子做的饭被人吐掉一样,是最打脸的事情了。

  翻译讲究“信达雅”。译者能够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文字流畅,有时还要灵活变通,而不是机械生硬地翻译单词。所以意大利人有句话叫作:“译者是叛徒。”

  现在电脑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类翻译软件层出不穷,字幕组也大行其道。然而技术与艺术毕竟不同,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往往奇葩绽放。前几年微软Win10系统的简体中文版,裏面的提示语就将人雷得外焦裏嫩。例如有一句“坐和放宽”,让人一头雾水,看了英文版原文是“Sit back and relax.”遭到群嘲之后,微软将其改为“请坐下来放鬆片刻”。

  有些字幕组的脑洞更简樸。美剧《权力的遊戏》裏,斯诺离开守夜人队伍时说:“My watch is ending.”中文字幕直接来了句:“我的手表没电了。” 笔者这等英文不好的当代“徐某”,真是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

  中式英语也贡献了不少难以磨灭的梗。就以超市为例,“Big meters(大米)”,算是客气的了;“Wait outside a noodle(一米线外等候)”,才是神来之笔。

  gardenermarvin@gmail.com

点击排行